随着各省高考成绩逐渐放榜,
正是应了那句话“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”
有人考出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,情不自禁地痛哭。
有人得到了预料之中的成绩,淡然处之。
有人穷尽半生都想完成上大学的夙愿,
为此不惜一次又一次地碰壁。
.gif)
高考“钉子户”
在四川成都,有一个监考老师都十分眼熟的中年考生,“流水的考生,铁打的梁实”。梁实今年高考成绩420分,与当地二本线相差23分。
梁实今年53岁,从1983年至2020年,梁实参加了24次高考。之前的23次高考成绩有好有坏,如果不挑的话,也能进大学了,但是他就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——川大数学系。
据了解,梁同学事业有成,家庭美满,儿子也在国外读书,平时在家里经常“闲”得没事做,便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。面对记者的采访,梁实表示,不会服输,会继续奋斗下去,无论如何也要圆梦。
.gif)
“脑瘫少年”超一本108分!
在安徽芜湖,有一个自襁褓之中就被确诊为脑瘫的少年姚俊鹏,由于脑瘫导致的痉挛性抽筋,姚同学写字特别费劲,歪歪扭扭的字已经是他极尽所能写出来的了。
学习时,别人也许仅花一小时就能搞懂的知识点,他就算花两三小时,也要把知识点搞懂。据姚妈妈所说,在小学时候,对于其他小朋友很简单的抄写作业,对于姚俊鹏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,妈妈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想帮他抄写,却被他拒绝了。
这次高考,姚俊鹏考了623分!超了本一线108分。姚同学表示,填志愿时会挑选上海、南京附近的大学,可以方便家人的照顾,减轻他们的负担。

清华退学,再考清华!
在湖北襄阳,今年襄阳理科第二名王宇航同学,以699分的成绩如愿再次报上了清华。“再次”?为什么要用再次呢?
原来,早在2018年,王同学就以697分的成绩被清华录取,而在王同学的观念里,他进入的自动化专业应该是偏软件化的专业。
但是,直到王同学进入校园之后才发现,它是一门软件与硬件结合的专业。
“当时可能年少轻狂,血气方刚,就私底下把学给退了。我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比较自信的,为了追寻梦想(中的专业)的话,还是值得一拼的。”
王同学表示,退学的计划,有和同学们仔细商量过,但是没敢和父母说,后面是先斩后奏了。
“当时对父母打击挺大的,他们会觉得,辛苦一年终于把你送进去了,结果你又把自己整回来了(笑),今年又一次高三让他们辛苦了一年,我觉得以后做决定不能那么自私了,也要考虑周围人的想法。”
王同学对自己的未来规划的很好:先把数学和计算机的基础打好,然后再转向AI方向,因为AI是当前社会非常需要的东西,之后会从事IT行业,去公司上班或者留任教学。
(以上图片来自网络,如侵权联系删除)

9个填报误区
要知道

.png)
误区1 | 选择专业不考虑孩子兴趣和性格
如果父母违背考生的个人兴趣,让孩子选择不喜欢的专业,又如何能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呢?因此,专业的选择应符合考生的爱好与性格,扬长避短。
.png)
误区2 | 填志愿是家长的事,孩子只负责学习就行
考入什么学校,上什么专业,将来从事什么工作,都是孩子自己的人生道路。因此,志愿填报过程中,父母只是参谋,决定权还是孩子。
.png)
误区3 | 只看名校
这种填志愿方式欠缺考虑,风险较大。“名牌”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,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,具有很强的实力,甚至排名比名校该专业还靠前。很多名校的一些专业分数线,是靠着名校的名头而虚高的。如若孩子已经挑准了一个专业,那就更应该以挑专业为优先,而不是只注重“名校”的名头。
.png)
误区4 | 不仔细看招生章程
招生章程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,既是对高校的一种约束,也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径,是填报志愿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。因此,不要因为一些原因,而只看其他材料,而完全忽视了招生章程。
.png)
误区5 | 全部填热门专业
盲目挤热门专业对长远发展不利。首先,热门专业分数高,竞争激烈,如果成绩不太突出容易落榜;其次,热门专业人才济济,考生在以后的就业选择中较难占得优势。
.png)
误区6 | 只凭学校(或专业)名称来选择
有些专业虽然名称近似甚至相同,但存在一定的差异。看专业时一定要了解其内涵,如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,有无硕士、博士点,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居于什么位置,就业前景如何等。如若对筛选出来的专业感兴趣,不妨深入了解这些专业再进行选择也不迟。
.png)
误区7 | 认为服从专业调剂会吃亏
要统筹考虑。服从调剂可增加被录取的机会,但是有且仅有这一个好处,选择调剂就要做好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。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,则会失去进入该学校的机会。对于挑学校的考生,不失为一个好选择。
.png)
误区8 | 平行志愿没有风险
“投档后又被退档”是最大的风险。被退档的理由有: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到该学校考生中偏低;填报专业志愿太高,且不服从专业调剂。

误区9 | 照搬往年录取分数来报志愿
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,也可能有“大小年”现象,即一年高,一年低。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,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、分数线对应的考生“位次”等。
(来源: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)
——END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