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拾影 ‖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,因为他们生下了我「何以为家」
时间:2020-11-09

本周为大家推荐的一部电影是「何以为家」

   这部电影于2019年以9.1分斩获了豆瓣评分最高外语电影。

 

在黎巴嫩一个小城镇的法庭里,12岁的男孩扎因,因持刀伤人被判入狱,但在律师的支持下,扎因却起诉了自己的父母,原因是父母生而不养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孩子生来是来看人间美景、感受世间美好,请父母们不要让他们觉得这世界如此黑暗。

 

生而不养,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恶

扎因的父母很穷,负担不起抚养孩子们的费用,这意味着他不能获得身份证,是一个没有资格获得护照的黑户,无法去学校上学,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在医院获得救助。

 

 

扎因是家里的长子,为了养活自己和兄弟姐妹,被迫工作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。

 

但这并不能改变家里“穷”的现状,因长期拖欠的房租,父母把只有十一岁的妹妹,强制性送 给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人阿赛德,以此来抵押了拖欠的房租。

 

 她是扎因最爱的妹妹,而他却无力阻止,对家庭彻底失望,最终离家出走。

 

何处为家,有爱的地方就是家

 

离家出走的扎因被拉希尔收养了,白天拉希尔出去打工,扎因就在家帮她照顾孩子,就这样扎因拥有了一个极度短暂的温暖与安宁

 

 

但是上天的眷顾必定不属于他,拉希尔被捕,出租屋被封,所有的努力一夜灰飞烟灭,除了自己,现在还要照顾拉希尔的孩子。

 

 

就算一无所有、饥肠辘辘,扎因还是守着自身的尊严,对于路人、店主的施舍,他更想用自身的劳动去换取食物。

 

 

在自己掏垃圾吃,更小的孩子没有了奶粉,只能吃加了白糖的冰块时,扎因知道自己根本无力抚养小孩,最后只能向人贩子妥协,将幼小的孩子卖给他,希望他能活下去,希望他能得到一个相对好的家庭,同时也让他自己能有离开这个绝望之地的资本。

 

 

但是,离开这里需要身份证明,一家都是黑户,又怎么会有证明自己证件呢?他最终回到了那个让他失望的家。

 

却得知心爱妹妹的死讯,无法接受的扎因拿起小刀捅伤了阿赛德,也因此被捕入狱。

 

在狱中,通过电视知道了可以控告自己父母的节目,并打了电话、上了报纸。

 

无辜的孩子从出生那天起便要开始受罪直到死去,可怕的是人们都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
 

扎因的父亲也因而会无法理解地问出:“我也是这样的长大的,有什么错吗?”,母亲也哀嚎:“我一生都是奴隶,你还敢批评我?”

 
 

电影用它最大的能力告诉每一位观众,不负责任的生育,等同于一场谋杀。

 

在这里,女孩是一种商品,可以换钱;男孩是一种工具,负责养家糊口、照顾更小的小孩。父母只管生,不管养,将孩子当做摇钱树和免费劳动力。

 

 并不是所有人都配当父母,也并不是生了孩子就自动成为母亲。

 

 

生理方面,您天然就是他的父母。凭什么因为生理方面,便天然地以为一切,你就是他天然的父母。父母是一个需要学习的岗位,而且要不断学习。     

——白岩松

 

电影也让生活在太平中的人看到和感知到边缘世界的存在,让人不禁联想到《我不是药神》与《何以为家》 在价值表达上的类似之处。

 

 在“药神”里,世界上只有穷病治不好,在“何以为家”中,痛苦和贫穷也是代代相传。

 

 

“珍珠就是痛苦围绕沙粒建造的庙宇”,这句原本出自黎巴嫩诗人纪·哈·纪伯伦的箴言,恰恰也呼应了影片的主题:冷漠和拯救,痛苦和希望,相聚和离别。

 

 

这部电影之所以那么成功,最重要的原因是,所有的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,有的连群众演员也不是,电影里 所有的情节都在这些参演者身上发生过,见证过。

 

他们所有的演技都源于生活,源于深处的记忆,源于这个世界鞭打在他们身上一条条阵痛的伤痕。

 

 此影片在中国上映时,最吸引人的就是海报上的那句“我要控告我的父母”,在观影前的好奇、叛逆,与观影后怜悯、酸楚、庆幸以及对于生命诞生的自省。

 

 

最后电影的结局充满了温暖,但是回想却又是如此的辛酸,一句“这是护照照片,不是死亡证明。”

 

终于给了扎因一个合法的身份,但是回想他之前的生活,坐在荧幕前的我们却无法跟着微笑。

 

 

 愿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。

 

 如果此刻你的人生尚且一团糟,并且肩负不起为人父母的责任,请你三思而后行,请你不要生,更不要多生。

 

因为生而不养,对孩子来说是一生的灾难,所以如果不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,就请你们放过孩子吧。

 
 

视频来源:腾讯视频

(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 

—END—

 

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